草堂讀詩|賞析:羅伯特·勃萊《圣誕駛車送雙親回家》
作者:草堂讀詩 2020年12月25日 16:07 中國詩歌網
30 收藏
圣誕駛車送雙親回家
穿過風雪,我駛車送二老
在山崖邊他們衰弱的身軀感到猶豫
我向山谷高喊
只有積雪給我回答
他們悄悄地談話
說到提水,吃橘子
孫子的照片,昨晚忘記拿了
他們打開自己的家門,身影消失了
橡樹在林中倒下,誰能聽見?
隔著千里的沉寂
他們這樣緊緊挨近地坐著
好像被雪擠壓在一起
詩歌就是生活,歡迎來到由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《草堂》詩刊聯合推出的 “草堂讀詩”,我是讀詩人袁宇。剛剛我們聽到的是羅伯特·勃萊的詩作《圣誕駛車送雙親回家》,由鄭敏翻譯。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詩。
首先認識一下羅伯特·勃萊,他是美國深度意象派的代表詩人,他力圖擺脫理性和學院派傳統的鉗制,通過引進中國古典詩、拉美詩歌和歐洲超現實主義詩歌而給美國詩壇帶來新的活力。他已經出版了十多部詩集,三十多部譯詩集。
對于羅伯特·勃萊的《圣誕駛車送雙親回家》這首詩,詩人伊甸有這樣的解讀:
這首《圣誕駛車送雙親回家》,題材平凡,語言簡潔、樸素,整首詩就像在聊家常,隨意道來,不動聲色,但其實意象的深層卻蘊藏了耐人尋味的內涵,比如年華消逝的悲涼,生命的脆弱和孤獨,人情的溫馨,風雪和山崖的壓迫感,橡樹在林中倒下的不祥預兆……等等,一切平凡的事物都在揭示生命的奧秘。詩人抒寫的是送雙親回家這件極平凡而又簡單的日常瑣事,關注的是人類的生存狀態,并且用詩歌的方式進行了穿透性的思考。
這首詩熟練地把握了意象的節奏,意象間既有適度跳躍,給讀者留下閱讀和感受的空間,又有情節的連續性,不至于讓讀者感到晦澀難懂。“穿過風雪,我駛車送二老/在山崖邊他們衰弱的身軀感到猶豫”,這句詩中意象深層藏著詩人對生命的某種沉重的感嘆。下面的詩句讓人感到突兀:“我向山谷高喊/只有積雪給我回答”——詩人為什么高喊?喊了什么?為什么整個世界對詩人的高喊不加理睬,只有積雪給他回答?積雪回答了什么?……這些問題,詩人故意避開了,留給讀者自己去體味,去思考。接下去的幾個生活細節雖然再平凡不過,但字里行間總覺得有一種意味在:是讓我們羨慕兩位老人相依為命的親切和默契,還是讓我們想起自己的雙親,并因此感嘆歲月無情?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這么老,這么孤單,這么衰弱嗎?我們為此沉思著,感嘆著,這時突然讀到下面這句詩:“橡樹在林中倒下,誰能聽見?”我們好像遭遇當頭棒喝,既感到一種暈眩,又感到特別清醒。最后三行更是意味深長:既然緊緊地挨著,為什么說隔著千里的沉寂?“好像被雪擠壓在一起”這一句更有一種情感的沖擊力,心里泛起甜酸苦辣,卻很難說出是什么滋味。這就是深度意象派詩歌的特殊魅力!
你時刻掛念
涓子,成都廣播電視臺新聞廣播文學音樂節目資深主播,文學高編,大學客座教授。編播多部廣播短劇、文學專題獲國家及省市大小獎,發表多篇文學作品于國家及省市級文學刊物;改編世界名著《安徒生童話》多篇由成都音像出版社有聲讀物系列出版。為廣播電視臺專題及廣告短片多件配音,為央視電影頻道譯制片多部配音。
詩歌就是生活,“草堂讀詩”,有溫度有質感。羅伯特·勃萊的《圣誕駛車送雙親回家》今天就賞析到這里,感謝關注,我們下期再見。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